三月的春风拂过,鹞爷早起,携带着他的风筝走向户外。
那是一只寓意“年年有余”的风筝。往昔,鹞爷每年都会创造新的风筝样式,而如今,这耗时半月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手艺虽在,但岁月已留下痕迹。
村中一片沉寂,空无一人,连动物的吠鸣声也听不见。以往,孩子们总是追逐着他的风筝,如今却无影无踪。鹞爷心中失落,放置风筝的热情也随之消退。
他走在荒凉的村路上,废墟和机器的嘈杂声伴随着他。他的旧屋也将被拆除,他的风筝将无处可去。沿途只有几只惊慌失措的麻雀飞过,映衬着他的孤独。
到达麦田,鹞爷准备放飞风筝。春风吹拂,他似乎也随着风筝飘起。过去,他轻易便能放飞风筝,心也随之飞翔。然而,现在他紧握着风筝,不愿放开。
鹞爷回忆起他的风筝制作艺术,那是他一生的工作,他的风筝曾给归途中的人带来希望和慰藉。尽管他的手艺逐渐失传,年轻人纷纷流向城市,他的儿子也离开了家乡。
鹞爷拒绝了大龙的邀请,不愿离开村子。如今,他在田野中,风筝在空中摇摆,他专注于操控,直到一个孩子的声音打破了他的专注。
孩子的好奇引发鹞爷的共鸣,他给了孩子风筝线,孩子奔跑起来,风筝飞得更高。鹞爷看着孩子,心中浮现儿子的身影,孙子的童年。
突然,孩子摔倒,风筝线松开。孩子未能抓住风筝,泪眼汪汪地回来。鹞爷安慰孩子,风筝总有飞走的一天。孩子问风筝是否会回来,鹞爷默默摇头。
孩子告诉鹞爷他来自城市,鹞爷借此机会教导孩子,根是手中的风筝线,人如风筝,有线牵引,总能归来;线断,人便四散漂泊,无法返回。
风筝在空中摇摆,最终飞向远方,鹞爷的目光随着风筝消失,心中或许有着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