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怎么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郑伟

admin

1)科学的用声;

2)规范的吐字。

当一个人的声音符合这两个标准时,都可以定义为好声音。

通过声音的训练,不可能完全达到另一个人的声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去追求好声音的这两个标准,达到自己声音状态中最美的那个层面。

1)健康:科学用声可以预防声带疾病、慢性咽炎等;

2)审美:掌握科学用声的方法,才能让声音更动听。

气息下沉 喉部放松 不僵不挤 声音贯通

字音轻弹 如珠如流 气随情动 声随情走

情感是君王,气息是统帅,声音是士兵。

情感——君王,内部力量

气息——将领,根本基础

声音——士兵,最终呈现

第一步,想象场景——闻花香:

第二步,呼吸无声、两肩放松、胸部放松、气息下沉、小腹微收。

第三步,手放在腰两侧,也就是两肋(两肋位置请参考下图示范),重复上面的第二步的呼吸方法,感受两手被撑开的过程。

小诀窍:如果完成以上三步还是找不到感觉,你可以平躺在床,腹部放一本比较厚重的书,手放两肋,再重复一遍刚才的呼吸方法,一定可以找到两肋撑开的状态。

通过每天练习10分钟的练习,帮助你达到科学用声的状态,也就是巩固气息对声音进行统帅的状态。

1) 首先做好练声准备,呼吸三次;

2) 练习三个音

中音——a:用这个音说话会让人感到舒服,放松戒备

低音——u:发这个音可以按摩声带,缓解疲惫

高音——i:练好这个音,再唱k第二天就不会哑嗓了

3) 效果:通过练习这三个音,可以帮助你在一个自如的范围内去驾驭中音、低音和高音。

第一个:

八百标兵奔北坡,

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

标兵怕碰炮兵炮。

第二个:

调到敌岛打特盗,

特盗太叼投短刀。

挡推顶打短刀掉,

踏盗得刀盗打倒。

第三个:

七加一、七减一,

加完减完等于几?

七加一、七减一,

加完减完还是七。

第四个:

哥跨瓜筐过宽沟,

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

瓜滚筐空哥怪狗。

1.参照下面的图示,认识我们的发音部位,大致分为唇部、齿部、腭部以及舌部。

1)双唇碰触——可以发出“bo、po、mo”三个音;

2)上齿和下唇触碰——发出“fo”音;

3)舌尖和上齿背触碰——发出“z、c、s”这组平舌音;

4)舌尖和上牙龈触碰——发出“d、t、n、l”这四个音;

5)舌尖和硬腭(上腭前部)碰触——发出“zh、ch、sh、r”这组翘舌音

6)舌面和硬腭(上腭前部)碰触——发出“j、q、x”这组音;

7)舌根和软腭(上腭后部)碰触——发出“g、k、h”这三个音。

b—字头;

a—字腹;

i—字尾;

ˇ—声调

步骤一、叼住字头:在发“bǎi”这个音时,字头“b”要有用力的感觉

步骤二、撑开字腹:在发“bǎi”这个音时,“a”音发得尽量饱满

步骤三、收住字尾:不要丢掉字尾,在发“bǎi”这个音时,结尾要有一个“i”音。

步骤四、音调饱满:普通话有四个声调,每个声调都要发到位。可以参考下图“汉语四声的‘五度标记法’”,找到每个音调对应的调值。

1)叼住字头、撑开字腹、收住字尾、音值饱满的原则,适用于所有音节;

2)除了bǎi这种三个字母组成的音,一个字母组成的音,两个字母组成的音,以及四个字母五个字母组成的音,都遵循上面这个基本原则;

3)不同音的具体发音方法请参考下图:

上面这个参考图中,有一个新概念——介音。

它也是字头的组成部分,例如:

对于huàn音而言,u在这里被称为介音, h和u相拼共同组成了字头。

对于huáng音而言,同样hu是字头,而ng 成为字尾。

1)平翘舌音——绝大多数方言区都发不好这个音;

练习题:

出租车司机

驶出租车

送此住宿人

找住宿证。

2)前后鼻音——江淮地区、四川一带方言容易有这个问题;

练习题:

身生亲母亲,

谨请您就寝。

安宁娘身心,

拳拳儿郎心。

3)f和h——福建同学的死穴;

练习题:

黑化肥挥发,

发灰会花飞。

灰化肥挥发,

发黑会飞花。

4)n和l——湖南、湖北、四川一带容易出现的问题;

练习题:

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连连念牛郎。

5)j、q、x ——北京姑娘最容易发错的音

练习题:

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

西巷锡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

虚实结合,刚柔相济

简单说,虚声送气多,实声送气少。

但只有当虚声和实声相结合,你的表达才能具备情感,有效的说服别人。

例句:真正的忘记,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涟漪。

郑老师泛读,划重点:真正的忘记(偏实),并非不再(实)\想起(虚),而是偶尔想起(虚),心中\却不再有\涟漪(虚)。

1)合作的原则,跟任何人说话都要抱着合作的态度;

2)夸奖的原则,没有人会拒绝夸奖;

3)谦虚的原则,尊重对方,表达谦虚的态度。

日常表达三原则可以解决“说什么”的问题,虚实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怎么说”的问题。

当你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去运用日常表达三原则,就无往而不利了。

(5+5+5)*365=准专业

(5分钟科学用声方法基本练习+5分钟懒人练声法基本练习+5分钟难点音绕口令的基本练习)*365=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