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压断了。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过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实词解释:
⑴王戎:字浚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⑵尝:曾经。
⑶诸:许多。
⑷游:游玩。
⑸竞:争着。
⑹走:跑。
⑺折枝:压断枝条。
⑻信然:的确这样。
古今异义:
诸儿竞取走之:
走:古议:跑;今义:走路。
道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突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成语:道旁李树
发音:dàopánglǐshù
解释: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近义词:王戎不取道旁李/道旁苦李
语法: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知君先竭是甘井,我原得全如苦李。(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