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腊玛古猿腊玛古猿

admin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在1934年首次发现了腊玛古猿的牙齿标本,这个古猿的化石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被发现,同时也在中国云南省的禄丰县和开远遗址,以及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地区和匈牙利的路达吧尼亚山区有所发现,主要为上、下牙齿化石。

腊玛古猿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可以从化石和地层资料中推断。它们生活在森林地带,尤其是森林边缘和林间空地,是向开阔地生活过渡的古猿。食物主要包括野果、嫩草,偶尔也会捕食小动物,并利用石头作为工具,用于开凿兽骨获取骨髓。由于缺乏肢骨化石,科学家推测它们的身高约为1米,体重在15至20公斤,能够初步直立行走。

腊玛古猿的地理分布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存年代为中新世中期至晚期,约1500万至700万年前。它们适应了多种栖息环境,从森林到开阔林地。根据形态差异和时间顺序,腊玛古猿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威克种、旁遮普种和禄丰种等。

腊玛古猿形态上表现出一些人类化的特征,头骨没有显著的矢状脊,颞脊不太突出,颅顶中部不汇合,眶上脊弱且分离,面部较短。上颌齿弓呈近“V”字形,下颌骨较浅,下颌齿弓变异多,上内侧门齿较大,上外侧门齿较小。犬齿较小,下第三前臼齿有双齿尖,下第三臼齿通常有附尖。臼齿的咬合面具有复杂皱纹和厚的釉质。

扩展资料

腊玛古猿,是印度梵文史诗《腊玛耶那》中的祭神首领,阿约迪亚(Ayodhya)的亲王)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同类古猿在我国叫禄丰古猿、开远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