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admin

空气能占据空间教案介绍如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学生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从而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此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概念。

活动一: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这是一个展示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请学生预测杯底的纸巾是否会因水而湿润,并说明理由。通过此实验,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占据空间的概念,即一种物质占据空间意味着排挤另一种物质。

活动二:拓展活动,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中挤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当瓶口被封住时,向瓶中吹气是否能将水挤出。学生将明白,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逃出瓶子,因此才能将水挤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包括空气的存在、颜色、气味等。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他们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也缺乏具体的实证经验。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

- 科学探究:通过对比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解释。

- 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帮助观察并获取所需信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与聚焦

教师通过一系列演示和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二、实验探究

1. 第一次探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纸团不湿润的原因。

2. 第二次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位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三、总结和拓展

学生分享实验发现,并思考空气还能占据哪些空间。

【试教体会】

在教学设计时,需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重新定位教学重点。通过在实验中增加漂浮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的便利性。此外,要让学生多次使用“占据空间”一词,以加深他们对该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