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有钱时用“排出九文大钱”,而在写孔乙己穷困潦倒时用“摸出九文大钱”,由“排”到“摸”的动作变化,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精练深刻,鲜明形象。再如千古传诵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据说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在写作时改了四次,先是写成“到”,后改成“满”,又改成“入”,最后定为“绿”。“到”、“满”、“入”三字就诗句内容来说,已是不错了,但与“绿”字比较起来,毕竟还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可见,精练美妙的词语,能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如果抛开人物描写来看,鲁迅在用语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 不说“如果”说“倘”,不说“更”说“愈”, 不说“大概”说“大抵”,不说“就”说“便”, 不说“偶尔”说“间或”,不说“擦”说“拭”, 不说“漫步”说“踱着”,不说“充满”说“弥漫”, 不说“还是”说“依旧”,不说“好象”说“宛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