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古代与尧齐名的贤君,年轻时在北方随北经历了艰难岁月。他的故乡原本位于冀州,那时农业生产落后,部落人民多为游牧生活。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他的家族被迫迁移到中原的随北。
舜的父亲,被称作“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去世后,瞽叟再婚,生了弟弟象。瞽叟性格恶劣,后妻泼辣,对舜极其苛刻,常让舜承担繁重的劳作,甚至企图加害。然而,舜性情宽厚,无论怎样遭受虐待,他始终坚守孝道和兄长的责任,从不怨恨。
20岁时,舜因孝行出名,尧帝开始考察他。尧将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派去观察舜。经过三年,女儿们报告舜与父母、弟弟相处和谐,他的能干和才华使他们在农作、手工艺和商业上都表现出色。于是,尧赐予舜衣物、仓库和财物,表彰了他的贤能。此时,象嫉妒心起,策划害死舜以夺其家产。
面对瞽叟和象的多次陷害,舜巧妙逃脱,始终以宽恕和理智应对。30岁时,舜开始管理土地和民众,推行五教,使得社会和谐,国家太平。尧帝之后,他接掌百官职务,治国井井有条。在尧去世后,各部落首领和百姓一致拥戴舜为帝,他施行公正的刑律,推动社会向善。
舜执政期间,他重视教育,封象为部落首领,却让贤能的禹继承帝位,以避免儿子的不当统治。他在位39年,最后在苍梧去世,葬于九疑山,被誉为“尧舜盛世”。随州的历山、娥皇洞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舜生活和劳动的遗迹,以及为他而建的舜庙,人们每年祭祀这位历史上的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