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的拼音是jùn。
郡,古代行政区域,汉语二级字,读作郡(jùn), 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自秦代起比县大,等同于“省”下的“市”;汉代起,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尹”、“相”等。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代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隋朝废郡,县直隶于州;唐朝将行政区划分为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不久又改“郡”为“州”;明清称“府”。
郡字组词
1、郡主jùn zhǔ:周时与天子同姓的诸侯之女。
2、郡县制jùn xiàn zhì: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公天下的开始。
3、郡王jùn wáng: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
4、郡望jùn wàng: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汝南·周氏等。
5、东郡dōng jùn:郡名。秦置,汉因之。
6、蜀郡shǔ jùn: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