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是维管植物共有的营养器官,通常生长在地面上,将植物体的光合部分(叶)与非光合部分(根)连接起来。现存蕨类植物的茎一般不发达,多数为地下的根状茎,但蕨类植物在历史上曾经形成过高大茂密的森林。种子植物的茎由胚芽发育而来,形成了草本、木本、藤本等丰富多样的形态。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存在,多数植物的茎在一生中能够不断的伸长生长并产生分枝,进而形成繁茂的枝系。也有些植物如蒲公英等一些草本具有极短缩而不明显的茎。 茎的主要功能是起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此外,茎也有贮藏和繁殖作用。
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变化很大,没有茎的植物却是极为罕见的。通常所说“无地上茎”,实质是地上茎极短或极不明显,而决不是没有地上茎。茎的外形多数呈圆柱形,可是有些植物,它们的茎却呈方柱形,如蚕豆、金钱草等草本植物;少数植物的茎呈扁平状,如仙人掌、竹节蓼。 茎的表面可能具棱或沟槽,也可能被覆各种类型的毛状结构或刺,各种形状的皮孔是木本植物茎表面常见的结构。
虫媒花在利用美丽的花被、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蜜汁招引昆虫的同时,在形态结构上也和传粉的昆虫形成了互为适应的关系。如花的大小、结构和蜜腺的位置与昆虫的大小、体形、结构和行动等都是密切相关的。
如马兜铃科的马兜铃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它的花筒很长,雌蕊、雄蕊和蜜腺都在花筒的基部,花筒上部具 有斜向基部的毛。它的雌蕊比雄蕊先两三天成熟。当雌蕊成熟时,小虫顺着毛爬进花筒基部去吸蜜,等到吸饱蜜汁试图退出时,因为花筒里的毛都向下生长,小虫一时出不来就到处乱爬,这样一来虫体上所携带的别朵马兜铃花的花粉就粘着在这朵花的柱头上,完成了异花传粉。经过两三天后,雄蕊成熟了,小虫仍在花中乱钻,散出的花粉又粘在小虫身上。有趣的是,这时花筒内的毛萎缩了,被 "囚禁"的小虫满载花粉爬了出来,它又飞向另一朵马兜铃花里去,给它传送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