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全面掌握重要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这些知识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学生需要力求做到“五会”:会表述,即熟记并正确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能表达,即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会理解,即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即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能应用,即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同学们会学习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研究方法。初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通过教师讲述参照物的例子,许多学生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方向飞去。这个生动的例子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一个生动的认识。
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科学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许多同学感到科学题不好做,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我们拿到一道题后,可以采用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并加以利用。
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随着学习过的知识增多,就很容易记错、记混。你可以试着帮助记忆和理解,根据框架图绘制的文本和一些指导材料。有时,适当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疏散的概念体系化,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
兴趣和坚持是学习物理的关键。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课堂气氛可能不像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和记忆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经常见到身边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主动和独立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建立错题本或好题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建立错题本或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