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绥化市第二中学的教学管理

admin

1、向领导抓教学要质量。一所学校的领导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指挥权的把握,走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和由此表现出来的热情、态度,是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领导对课感兴趣,对教学过程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课堂教学才能得到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学校为此制定了教学的常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领导责任。

2、向教研科研要质量。真正有生命力的教研科研应该在最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教育活动中,为课堂教学服务。要求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去研究一些教学现象,记下点点滴滴的教学感悟,分析一些教学的共性规律,抓住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达到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校领导们提出围绕10个方面开展教研活动,围绕11个方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升教科研质量。

3、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细化和量化教学工作要求,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明确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管理,使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向校风、班风要质量。没有好的校风不会有好的班风,没有好的班风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校风校纪是提高质量的保证。因此,校领导提出从严治校、从严管校,从严理校、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净化校园的氛围,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5、向45分钟要质量。引导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环境,不断走向“省时高效”的教育教学境界。遵循学生生理成长、身心发展和认识的特点,开展45分钟教学,合理安排“讲、练、思、疑”的时间,增加信息涵盖量,把精力和智慧投放到45分钟的课堂。

6、向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珍惜每一次培训,及时的反思总结,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得心应手,不断的丰富,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结合新课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式、评价制度等进行全面改革,向改革要质量、要效益。

7、向教师的责任心要质量。教师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潜能。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和家长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自己的敬业、奉献去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8、向夯实基础要质量。素质教育也好,课程改革也罢,必须优化双基教学,努力夯实学生的基础。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注重教学的常规管理,从师生最基础的细节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9、向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要质量。我们实行五分层的教学模式,即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又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10、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质量。 “大力普及信息化教学,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大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力度,多媒体教学应用进入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新的教育教学结构的形成。

11、向实验教学要质量。为适应新一轮高中课改的要求,要进一步在实验教学上下功夫,既抓常规实验教学,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又积极开展实验科研,利用已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生成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全面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1、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必须强化三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发挥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形成一支勤政、廉洁、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为了强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高考奖励制度》等,明确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年终第十三个月工资挂钩的要求,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情关爱,“领导把老师放在心上,教师才能把工作放在心上”。

2、加强校风校纪的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二中制定了《学生违纪处罚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从学习、生活、道德等各方面对学生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加大了违纪处罚力度,加强校规建设,狠刹了歪风邪气,弘扬了校园正气,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改观,得到了教师、家长的肯定,在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学校的社会声誉正在迅速的提高。

3、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专门机构,学校不抓文化建设,就等于放弃了学校的职责。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抓起,校园文化体现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反映领导的责任心、办学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程度。

4、加强社会化服务的管理。后勤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我校加强了全方位管理,创设了“五和谐”的工作氛围,即领导与群众的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和谐。 1、要增强专业责任感。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职业的特点需要教师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品质。提高师德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教师既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伟大,又感到肩上责任的厚重。

2、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学校着重营造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教师精心研究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并提出七总结:讲一个问题要总结、做一个题目要总结、上一堂课要总结、一次失败要总结、一次成功要总结、一个单元学完要总结、一个时间段结束要总结。教训在总结中吸取,经验在总结中弘扬,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在总结中提升。

3、要有终身发展的意识。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进一步探索,力争使老教师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学“带头人”;中年教师成为爱岗敬业、有独特教学艺术的骨干;青年教师成为有朝气,勇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