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揆指实行内阁制度国家的行政首长。
“阁”的本是指古代的国家藏书楼,后指中央政府机关或办公处所,也称“内阁”。“揆”读作kuí,本意是指测量方位;在古汉语中可指“政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后引申为“管理”、“掌管”。古代宰相掌管百官百事,故称为“揆”。该文字在《说文》和《尚书序》等文献均有记载。
台湾及港澳地区常将阁揆理解为内阁的首席长官,内阁总理的意思。一般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中,总统组阁所任命的内阁总理或内阁首相。
阁揆造句
1、国会若反对内阁政策,可做不信任投票,迫使阁揆去职。
2、因而先帝驾崩之后,又续任阁揆七年,兼太子师,乃当朝三公之次席。
3、依据宪法,在内阁总辞之后将由总统重新任命阁揆并且组成新的内阁。
4、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隆庆皇帝驾崩新旧更替之机,张居正终于把握住机会荣膺阁揆之职。
5、唯现阶段我国和芬兰在政治稳定表现不同之因素,乃在我国立法院阁揆同意权被取消,造成总统权力过大。
6、外传即将卸任嘉义市长的他将接任“副阁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