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的组词有祠堂、宗祠、丰祠、专祠、家祠等。
拼 音:cí 部 首:礻
笔 画:9 五 笔:PYNK
1、(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2、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3、祠禄的省称 。
4、引申为祭祀
祠,春日祭祀叫作“祠”。因为春季祭祀时品物少、仪式文词多。字形采用“示”作边旁,“司”作声旁。仲春二月,祭祀不用牛、羊牺牲,只用玉器、毛皮和缯帛。
字形演变如图:
造字本义:动词,祭祀献礼,供奉神灵先祖,以求赐福。
扩展资料
一、祠堂[ cí táng ]
1、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庙堂。存放有家谱和祖先牌位等。
2、旧时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建立的庙堂。如成都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上海有祭祀黄道婆的黄母祠等。
二、宗祠[zōng cí]
供奉、祭祀家族祖先的祠堂、家庙。
例:宗祠前边有一池塘,池水清澈,可睹远处丫髻山之倒影.
三、丰祠[fēng cí]
高大的祠堂。
例:我家有一座丰祠。
四、专祠[zhuān cí]
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
五、家祠[jiā cí]
旧时一个家族为祭祀祖先而修建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