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维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说三要素及情节结构
2、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方式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深入理解鲁迅小说中"我"的复杂情感及作用
3、提升读、说、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的深沉爱憎
二、重、难点分析
1、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紧密联系
"我"作为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封建、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疑问含糊回答,体现了善良与软弱。"我"作为线索,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2、通过三次肖像描写,揭示祥林嫂命运的悲惨
成功肖像描写塑造了人物,鞭挞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罪行。
3、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关系
精细描写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突显社会原因。
三、教学方法
围绕"春天"这一线索,设计教学思路:春天的含义、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原因、谁剥夺了春天。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命运。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分析祥林嫂外貌变化,挖掘社会根源。
2、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主题。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鲁迅先生作品:《呐喊》、《彷徨》
明确学习目标
(二)快速阅读,理解内容,理清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三)1、分析祥林嫂外貌变化,挖掘社会根源。
2、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四)探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鲁四老爷、柳妈和"我"的角色分析。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以"祝福"为题的原因。
(六)作业:比较祥林嫂与秀禾的性格和命运。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