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这句话强调了所有的理论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其正确性。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这句话意味着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那么理解就不会深刻。
3. "事必躬亲" —— 指凡事都要亲自去做,体现了实践的必要性。
4. "身体力行" —— 亲自勉力实践,表示必须亲自动手去做,而不是仅仅口头上的支持。
5. "勤勤恳恳" —— 形容人勤劳踏实,做事认真,体现了通过不懈努力和实践来达成目标的态度。
6. "不辞劳苦" —— 表示不逃避劳累和辛苦,愿意付出努力去实践。
7. "躬行实践" —— 亲身实行或体验,意味着要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
8. "力学笃行" —— 力学指的是努力学习,笃行指的是切实地实行,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9. "庖丁解牛" ——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0. "熟能生巧" —— 经过反复实践,可以使人变得熟练和有技巧。
11. "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 —— 萨迪这句话告诫人们,如果不将才学应用到实践中,那么这些知识和才能就无法发挥出来。
12.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 歌德认为,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13.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实践能够揭示真相,不论是对他人的欺骗还是自我欺骗。
14.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 萨迪这句话意味着知识如果不在实践中运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15.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荀况认为,听说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了解的,了解的不如去实践的。
16.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 刘向强调亲自实践比听说或看到更为重要。
17. "百闻不如一见。" —— 班固认为亲眼看到比听说更为可靠。
1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再次强调书本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19.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 陆游指出亲身经历的人对事物的了解最为全面。
20.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 王廷相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21.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 林希元提出学习应该以实践为首要,其次才是见解和言论。
22.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 颜元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知识才能变得有用。
23.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 李光地认为学习的广度不如理解的精要,理解的精要不如实践的实质。
24.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散和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 鲁迅用这个比喻说明亲身体验比听说要直接和清晰得多。
25. "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 巴人认为实践是修正错误的最佳方式。
26.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 —— 沈从文指出理论需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才有意义。
27. "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 —— 莎士比亚认为高深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和人生经验。
28.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马克思将真理的问题归结为实践问题,认为只有实践能够验证思维的真理性。
29. "力行而后知之真。" —— 王夫之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真正地知道事物的真相。
30.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 魏源认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