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获之处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成为聪明、博学、善于思考和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教师自毕业以来不断进修学习,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同时,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
2、倾注爱心,关心学生发展
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真诚对待,用宽容眼光看待,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学生因此喜欢学习数学,教师教学也得到学生认可。
3、落实课堂常规,帮助学困生成长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确定学困生,利用课后时间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帮助学困生成绩进步。同时,教师严格规范作业格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4、更新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教学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平等课堂,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使课堂活跃。教师广泛查阅资料,胸有成竹备课、上课,注重引导学生探索未知,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5、增强科研意识,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深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用科学、民主的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关注教育动态,提升研究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反思与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重新反思课堂教学本质,关注学生发展,调整教学设计与组织,思考如何让学生乐意学、善于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拓宽视野,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唯一途径,教育教学应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了解自身潜能,为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4)敢于质疑,对阻碍创新教育的现状提出质疑,不断反思和创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
2、精心备课,体现新理念
教师需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备课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关注学生参与、个性发展,不断思考、收集资料、创新。
3、创设民主平等型课堂
营造民主平等课堂,激发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课堂活力。教师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解决问题,注重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把握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习惯培养,解决审题、字迹、作业完成等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5、提高理论水平与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需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与同事交流等,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6、加强自我反思与成长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潜力,反思教学设计、行为、方法、效果,不断改进工作,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