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但是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天才则有可能被看做怪僻、不守规矩等,遭到批评或限制。因此,强求一致,常常导致扼杀天才。”可见,关注差异是何等重要,在关注差异的过程中又怎样关注学生的情绪呢?
一、备课时要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差异
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师要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比如我在上新标准七年级下册MODULE 10 的时候,我觉得1班学生程度较好,也较活跃,关于月份和节日他们在小学也学过,肯定都记忆犹新,因此在课前我让他们把每个月份所知道的节日写出来,标出哪些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课上学生回答踊跃,有几个同学的回答更是非常全面,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进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能上的差异。作为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学生普遍比城镇学生在英语课程中表现出劣势。比如我们学校是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不少学生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少数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基本也是其他科目老师代劳,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是非常差的,作为老师就要直面这些个差异,找出这些学生的缺漏,逐个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其自主学习,而不能消极对待。
在关注差异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智能存在差异,性格同样存在差异。与心理健康的成人相比,初中学生的情绪是最不稳定的,在找出差异的同时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冷嘲热讽,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幽默走进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它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润滑剂。让幽默走进课堂,
往往可以让存在差异的这些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差异普遍存在,作为老师只有正确面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办法才能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