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课堂互动中人际互动的形式

admin

1、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这是最常见的课堂人际互动类型,教师在教学引入、传授重点知识技能、课堂提问、教学评价、课堂练习等环节多使用此种类型。此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控制着课堂交往的主动。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以群体的形式向教师进行反馈。

2、教师与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

与大班教学相比,在小班化教学中这种师生间的互动类型数量有所增加。它多表现为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组间巡视,深入小组内部,或听取小组汇报,或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或耐心地指导有困难的学习小组;学生小组也可以作为互动的发起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让教师了解本组活动的情况。

3、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由于班额减少,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个体获得了更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类型也最能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它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直接接触等方面。学生既可以被教师选择成为互动对象,也可以主动发起交往行为。教师有选择地与个别学生交往互动,进行个别指导是为了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发展;而由学生发起的互动,主要是满足个体信息反馈,情感沟通的需要。

4、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最具有情境性,它主要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学生个体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示范、表演或发表观点时其他学生与之呼应所发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类型由于缘起时互动对象无明确指向以及互动主题的不确定,因此所有学生均处在积极思考状态,最易激起思维的火花,是一种学生个体资源群体分享的过程。

5、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类型发生在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包括学生个体在小组讨论时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他人意见时的互动,以及全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帮助个别学生时的互动。此时学生的活动量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是最大的。

6、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类型在小班环境的生生互动中进行得最为经常,一般存在于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同桌或好朋友之间就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进行讨论交流。此时教师的活动量虽小,但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

7、学习小组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这在小班化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互动类型,此时教师的活动量减少,主要负责交往目的的调控、交往过程的导向。由于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可以共同向全班同学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间的互动范围。

8、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类型主要表现为组际竞争和组际交流两种形式,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比较高。组际竞争是一种游戏性的课堂交往活动,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小组内部的紧密团结,培养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组际交流则是将小组内部讨论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识的过程,具有群体合作的性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班化教学认识活动中,人际互动的八种类型各有特点,各有功用。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既参与和学生的互动,同时又对各种合作性的互动活动起着唤醒、维持、建设、引导和推动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个体、群体、集体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引导、规定着学生间的交往,改变、影响、提升着学生间交往的内容和层次。而生生间丰富多样的互动类型,又巩固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成果,起着趋同、相激、增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交流的内容中寻求进行教学认识活动的依靠点,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学生个体认识和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