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实现小升初完美过渡

admin

一、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要小看这“一点点”。灵感,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混沌中豁然开朗;智慧,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危机中有了转机;勇气,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怯懦中增长起了干劲。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可望不可及,也不是可求不可遇,只是每天都不能自视清高而眼高手低,不能踏在昨天的荣誉上自以为了不起。不满足,不停步,不回头,在平和的心境下设想着要创造什么奇迹,可月上枝头时发现今天着实没有白过。自己心里踏实,迎接明天的早晨就不会心虚。

每天进步一点点,难的就是老是那么一股劲,热情不因悲欢离合而起伏,劲头不随阴晴圆缺而波动,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雷打不动的作业,而且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把它完成好,一点点进步并不引人注目,就是这一个个不引人注目,终将突然托起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就。

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每天都要具体设计,认真规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糊弄,更不能作假,因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要跟人交换什么,而是出于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小升初过渡常见问题

小升初是孩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总的来说从小学到初中,至少有四大差异不能忽视:

一是学习任务加重。

小学是以语文、数学为主,课时多,内容少;识记内容多,理解内容少;具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初中阶段科目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数学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难度增大,但是课时却有限,每节课教学任务重,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增大。

二是强调自觉性。

在小学,班主任成天和学生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学生的每一步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下前进。而进入中学之后,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许多事情老师也直接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不再是步步“呵护”。

三是人际关系更加广泛。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一下子变开阔了。原来,孩子的同学大多是在同一社区范围,有些原本就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同学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进入初中后,孩子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获取的信息大大增加,生活的地域范围也更广了。住校生和同学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加上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家长的新课题。

四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进入初中阶段,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让家长和老师觉得“不好管”。

三、如何提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提前适应包含两点,心理适应和学习适应。

第一, 心理适应: 大部分初一新生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家长一方面要引导孩子相信新的老师,友善对待新同学,教会孩子与新同学沟通技巧。二方面让孩子参加一些小升初衔接班提前进行心理适应。

第二,学习适应:教与学都发生质的变化,习惯养成,方法指导是成败关键。

1、小学从单科到全科,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内容增加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其次不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综合能力的培养。

2、从“保姆”到“教官”,教学方式的变化。

小学教师是保姆式教学,教学节奏慢,初中教师讲得粗,侧重点强,教学节奏快。小学的课堂往往是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而初中的课堂上学生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因此听课难度也增加许多。

3、从依赖到自主,学习方法的变化。

小学课程相对较少,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多聪明的孩子都能轻松得“优”。而中学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老师不再紧盯紧跟,如果不改变学习方法,会很快就掉队。

4、从亲切到严厉,教学风格的变化。

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不同和中学受升学率的影响,教学风格有较大的变化。小学老师课堂语言亲切有加,鼓励性的话语较多,而中学老师的话语少了呵护,有时甚至比较严厉。小学老师更多的是理解、包容、期待,中学老师更要求规则、自律、严格,这二者之间的过渡。

5、从兴趣到“乏味”,学习积极性的变化。

小学生学习大多随兴而读,内容简单又有趣,也较易有成就感,所以学习兴趣较浓、积极性较高。而中学科目繁多,要获得成就感较小学艰难得多,学生的受挫感、无助感、无趣感一旦产生,学习积极性必然下降。

四、培养学习方法是关键

从小学教育过渡到初中教育,将会有四个方面发生变化:学生身体和意识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方面的变化,从小学升入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单科的学习容量、难度加大了,要求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变了,这就促使准初一学生要尽快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

首先要培养初中生的时间观念,建立学习生活节奏,不能再像小学生一样沉溺于玩乐之中没有时间概念。

其次要培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和能力。

初中生的预习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要粗略浏览一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在重要和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二、第二阶段要解决一些问题,边看书边记下要点。

复习可分三个阶段:

一、整理知识,即把白天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做归纳整理消化。

二、练习,即反复练习课堂上讲的东西。

三、提高,通过查阅参考书,或联系过去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今天所学的内容。

此外,对于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学会利用教科书、工具书自检也是成为一名中学生所要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