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admin

这篇文章是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首先,我们来看基本概念:

1.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N2、O2、CO2、P2O5等。

2.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空气、蔗糖水等。

3.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N2、O2、S、P等。

4.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CO2、KClO3、SO2等。

5.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例如CO2、SO2等。

6.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7.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8.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9.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接下来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 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 反应原理:

-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3. 实验装置。

4. 收集方法:

-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5. 操作步骤:

-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 熄:熄灭酒精灯。

6.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 验满方法: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 注意事项:

-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 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 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 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 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最后是元素的相关知识点:

1. 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符号:

-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3. 元素化合价口诀:

- 正一铜氢钾钠银

- 正二铜镁钙钡锌

- 三铝四硅四六硫

- 二四五氮三五磷

- 一五七氯二三铁

- 二四六七锰为正

- 碳有正四与正二

- 负一溴碘与氟氯

- 负二氧硫三氮磷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错误,化合价口诀中的“负二氧硫三氮磷”应该是“负二氧硫三氮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