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需要深入实践,不断摸索,认真总结。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几条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积极向上。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选择积极向上的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为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例如,在高年级阶段,可以讨论“理想与奋斗”,“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我心中的祖国”等话题。
其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班会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奇装异服问题,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学生明白“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对于个别同学放弃学业,游手好闲的情况,可以讨论“小学生从小要求知”,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最后,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班会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主要由班主任总结班级情况,表扬或批评同学,安排下周任务等。这样的班会课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班会课的兴趣不大。因此,要让学生乐意参加班会课,达到预期的目的,形式一定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可以采用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
以一次主题班会为例,笔者首先用一个球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要请教学生问题,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讲述踢球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提出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这种灵活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