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微课磨课-磨边界答疑

admin

一、为什么微课的磨课环节,除了磨目标、磨结构、磨效果,还要设立磨边界?

磨边界等于确定课程与讲师之间的关系。回答的问题是“是否你讲合适?” “你的内容方向是否符合痛点需求?”WHY ME \WHY 课的部分,在解决什么问题前,需要设立边界。

例如:交通事故发生有人受伤时,目标是救人。你该如何反应?取决于你的身份和技能。会不会、能不能、该不该。所以,划定边界,确定课与讲师的关系,是微课设置的第一步。

二、为何磨边界要按以下3个维度设置?

1. 有无说服力(体现权威性)

为何要听你讲,讲师的个人经验经历、通过课程获得的高光时刻的展示,能让现场的学员听众信服。

磨边界时,“有无说服力的提问”是关乎你有没有资格干这个事儿。有关权威性设立,在课程的设置中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讲师的权威、一个是课程内容的权威性。

2. 能量值(体现专业度、影响力,同样是权威性体现)

能量值高,表示讲师对这部分内容熟练、代入情感,一般是擅长的、感兴趣的、喜欢的事情,最自信时能量值高。这部分帮助讲师发现自己擅长,在授课过程中树立权威。

以上两部分在磨边界中说服力,能量值都是帮助讲师,在开场的时候建立奠定讲师的权威,树立开放自信的场域。同时先肯定,后提建议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

3. 命名(设定符合3有原则的标题与授课内容匹配)为何也属于磨边界的范畴?

用什么方法,解决在什么场景下,达到的怎么样的效果,是课程标题中需要包括的部分。标题如同课程的门面,结论先行,勾起别人的兴趣。是全文的概括,放在磨课的最开始,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听众逻辑清晰。

课程的题目=课程的定位。如果你开场时,并不能清晰的向听众说出“我今天用什么方法,帮助谁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那么这个课程是有问题的。

目前讲师存在的问题:听到课程的最后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好课程设置在标题就应该能体现出场景、方法、效果。这些都是应打磨设计的,而非想到哪里是哪里,拼凑而成。

记住课程题目体现出课程的边界,就是用特定的方法给特定的人解决特定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