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成都的古代诗人如下:
在唐朝时期,成都以其繁华富庶,被称为“扬一益二”,是仅次于西安、洛阳和扬州的第四大城市。诗圣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的悠闲生活,诗仙李白曾多次在这里漫游,卢照邻、岑参、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一些著名诗人都在成都留下了足迹。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这首诗里,杜甫所怀者大,所感者深,用雄浑悲壮的语气,沉郁顿挫的手法,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崇敬之心,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先死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读后让人深感震撼,不禁潸然泪下。
《登锦城散花楼》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家乡,来到四川的首府成都增长见识。当时社会上有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意思是除了首都长安、东都洛阳之外,论繁华富庶程度,扬州排名第一,成都(益州)排名第二,类似于现在的北上广深这四个超一线大都市。
《经杜甫旧宅》唐: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文翁讲堂》唐:卢照邻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成都曲》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升仙桥》唐:岑参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