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圆满结束。每位获奖者的不平凡故事都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研究的重大突破,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于敏。
于敏的故事令人敬佩。他在科研领域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和才华,更在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他和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氢弹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前往贵州山区支教。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光芒。他们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爱的力量。
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基层干部赵久富,他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项目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伟大。
在这群感动中国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默默捐款20余年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他27年间匿名捐款,成为城市的精神坐标。2014年11月,张纪清在邮局突然晕倒,他的秘密才被曝光。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