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东北经济未能如同拥有海洋文明基因的福建、浙江、广东地区那样迅速发展。这些地区多山地临海,类似于古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貌,有利于工商业思维的形成。
2. 自元代起,首都设于北京,使得东南地区相对独立发展。即便在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明朝后期禁海的政策下,广州等地依旧保持开放,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思维的早期发展。
3. 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不仅在于计划经济的政治影响,还与宗族观念较弱、重工业发展导致人口增长缓慢等因素有关。东北地区较早摆脱农业,人口宗族观念较淡薄。
4. 东北在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历辉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才北上的发展。然而,这种经济早熟也带来了计划经济思维的固化,阻碍了市场经济观念的培养。
5. 东北在民国时期已接触开放文化,加之大量迁移人口对土地归属感缺失,以及整体上较弱的宗族观念,共同塑造了其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
6. 东北计划经济的过度发展,使其市场经济思维的培养受到严重阻碍。这表明,一种文化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发展的制约。
7. 计划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少数派。北半球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多出于政策导向或生存无奈,而非自然趋势。历史上由北向南的迁移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