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拗过去的读音

admin

拗过去的读音如下:ǎo guò qù,释义:将头用力向后仰。

“拗”是一个多音字,共有“ǎo”“ào”“niù”三个读音。读ǎo时通常用作动词,表示使弯曲、使断、折之义,如拗开、拗断。读ào时,义为不顺、不顺从,如拗口,即形容说起来别扭。读“niù”时,形容狠强、固执、不随和、不驯顺,如执拗。后也有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之义。

拗不过,通常用来表示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如巴金《家》:“长辈们拗不过他们的热烈的请求,果然都来了。”电视剧中,江韬想说的是,即使一个人意志力再强,也无法改变年岁带来的生理上的病痛,这里用“拗不过”是合适的。但这个“拗”应该读niù。

拓展资料:

《说文解字》曰:“拗(ao,四音)者,不顺、不顺从”。三拗汤源于《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去掉石膏,原方麻黄当切断去根节,杏仁当煮后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三拗汤中三味药用法与此相反。

三拗汤:清代名医李用粹编纂的《旧德堂医案》中记载:“有一个当协镇王公的大官,平素身体素质比较棒,很少得病,腠理闭密,也可以理解成他身体的防御系统较强,一般的致病因素不容易对他产生影响。

有一次,正是秋天,他到茸城拜会一个朋友,秋高气爽,天气凉快,所以在回来的路上,在一块大石板上睡着了,等醒过来时,他忽然发现,自己有一点恶寒,还有一点发热。

看样子,好像是感冒了,但紧接着,他就笑话自己说:”你呀你,从来不得病,一辈子身体好的很,这么一点不适,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越老越没自信!“

然后协镇王公回家了,依旧大鱼大肉大快朵颐,根本不拿恶寒发热当回事,结果这一吃不了得,当晚就开始咳喘,气息声粗,连躺下都困难,喉咙里痰声漉漉,说话都不连贯了,与此同时,出汗也比之前更严重了。

很快请来了李用粹,诊脉发现脉象洪滑,尤其是右侧,寸关部位汨汨动摇,诊断为中上二焦有痰浊,痰湿阻于脉道,处方三拗汤加橘红,半夏,前胡,结果一剂而吐痰喘缓,二剂而胸爽卧安,也就是说,只用了两剂药,人就明显好转了。可见,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三拗汤的神奇功效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