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
1.通过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注重数学阅读,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先认真阅读分析问题。数学题是千变万化的,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仅靠自己记忆的一些题目无法在高考中取得胜利。只有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把数学学好。
2.教学中加强对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教学,尤其是它们的相互转化上多下功夫多加练习。
符号语言的简洁性、抽象性,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文字语言的通俗性、易懂性,对学生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定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高一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生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学习中,就应充分利用这三种语言加以对照辨析,已达到准确把握。再如,在集合概念及运算的教学时,首先必须对集合符号进行认读、辨识各个符号之间的异同,弄清各个符号之问的关系,同时还必须进行符号、文字、图形语言之间的互换。
3. 教学中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不同于文学阅读,在对数学问题的阅读分析时,需要对数学信息进行层次性和条理性的处理。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的特点,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经过不断练习,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分析方法、综合法、图示法、列表法等。分析法:是把事物和现象的整体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是在通过感性认识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法:是把剖析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思维方法。图示法:把题目中的信息用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来。列表法:指的是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把它们条理化,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例如:在进行几何题目的阅读中,一定要画图,一边阅读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边把已知条件标注在图形中,把一个已知条件所隐含的结论都找到之后,再去探索新的已知条件所隐含的结论,并将所推导得到的所有结论在图形旁记下来,作为新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论证。如果仅将已知条件粗略的看一遍,必将毫无进展,导致无法解题。在解决一些数学应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已知信息及时用图形表示,同时还要看我们的解题目标,思考之间的沟通桥梁,展开联想,寻求合理、简洁的解法。如行程问题、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概率问题等。在解决一些线性规划问题时,要认真梳理条件,最好用图表的形式将已知条件罗列,这样有助于线性条件的寻找。
4.加强数学逻辑,常见数学模型、数学思想的学习。
数学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即符号性、概括性、逻辑性。一个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整个题目解决失败。所以数学逻辑的学习很重要。例如:不大于、任意、都、不都、或、且、恒成立、至少等含义的理解,对解题都有重要作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建构一些典型的数学模型,积累它们的解题方法。如:恒成立问题、存在性问题、数列求和问题、平均增长率问题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数学思想的学习体会。深入理解各种数学思想,对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5.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传统,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这样,与我们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形成冲突,但是我们从长远计,也必须积极地、认真地去落实。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很不错。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完成预习所应达到的目的;课堂上,分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再设计问题,调动学生阅读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完成相应的习题;课后,布置作业,个别辅导, 指导学生及时系统总结所学数学知识,将所学数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6.激励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
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循序渐进,从扶读到引读最终到放读,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信息进行转化、解释及推断 。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讨论、制作幻灯片等,设立小组竞争机制,及时予以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