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 H —— 相对原子质量 1
碳 C —— 相对原子质量 12
氮 N —— 相对原子质量 14
氧 O —— 相对原子质量 16
钠 Na —— 相对原子质量 23
镁 Mg —— 相对原子质量 24
铝 Al —— 相对原子质量 27
硅 Si —— 相对原子质量 28
磷 P —— 相对原子质量 31
硫 S —— 相对原子质量 32
氯 Cl —— 相对原子质量 35.5
钾 K —— 相对原子质量 39
钙 Ca —— 相对原子质量 40
锰 Mn —— 相对原子质量 55
铁 Fe —— 相对原子质量 56
铜 Cu —— 相对原子质量 63.5
锌 Zn —— 相对原子质量 65
银 Ag —— 相对原子质量 108
钡 Ba —— 相对原子质量 137
碘 I —— 相对原子质量 127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非常小,使用它们的实际质量进行计算会非常繁琐。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²⁶千克,而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下方最小的数字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原子量是质量单位,符号为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