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暑假学校落成并招收第一届新生,学校定名为“齐东第三中学”;
1958年秋,学校易名“博兴县第九中学”。
1958年至1961年,师生投入“卫星田”劳动、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勤工俭学建农场,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1959年,5月,赵店中学撤销,有2个班学生约100人及部分教师并入该校,是学校规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1961年学校放长假,从6月1日起至1962年5月,以度荒保人。
1961年冬,学校易名为“高青县第二中学”。
1962年,5月,花沟中学撤销,转来2个班的学生及部分教职工。
1963年至1965年,教育教学稳定发展,出现了学校规模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在极短的时间内陷入一片混乱状态,曾一度易名为“高青县卫东战校”。
1967年、1968年停止招生2年。
1968年,学校名称恢复为高青县田镇中学。
1968年1月,开始设立高中班。
1969年,学校成为完全中学,学制高、初中均改为2年。
1971年秋,学校在苗家办起了农场,师生轮流去劳动。
1974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改造工作,至1978年全部结束,旧房全部拆除翻新。
1975年,将临近毕业的高中6级改为专业班,即农业知识1个班,赤脚医生1个班,农业机械1个班。高中7级和8级入学时都按专业班招生。
1979年,9月,王兴仁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1979年,初中部开始实行3年制。
1980年,学校定名为“高青县第一中学”。
1981年,高中学制由之前的两年改为三年。
1983年,停招初中班。
1987年,学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
1989年,9月,胡尊亚和王兴仁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0年,胡尊亚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1991年,9月,成士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2年,开始兴办了多个校办工厂。
1993年,5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将该校明确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1994年,高考本科上线107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
1995年,孙鹏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1年,8月8日新校以“世纪中学”的名称奠基。
2002年,8月,新生就读于新建高青一中。
2003年,9月,高青一中整体迁入位于黄河路七号的新校址。
2004年,6月,学校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2006年,成为韩国京畿大学培养基地。
2009年,各年级全面推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2010年,11月,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在该校召开。
2010年,12月,全国生本教育现场会在该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