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化学,蜡烛燃烧探究

admin

实验名称:探究蜡烛的燃烧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蜡烛在不同阶段的燃烧现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变化。

用品:蜡烛、火柴、干燥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与现象:

1. 点燃前:

-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其气味。

- 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以及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 观察结果: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硬度较小。

- 蜡烛在水中难溶,经过一段时间才溶解,且密度小于水,会沉入水底。

2. 燃烧时:

- 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记录最亮和最暗的层次。

- 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观察不同部位的烧伤情况。

- 在火焰上方罩上干燥烧杯,观察烧杯内壁,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 观察燃烧时石蜡的状态变化。

- 观察结果:火焰分为三层,由内到外为焰心、内焰和外焰,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 火柴梗在外焰部分碳化最快,焰心部分碳化最慢。

- 烧杯外壁出现水雾,倒入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 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从固体变为粘稠液体。

3. 熄灭后:

- 熄灭蜡烛,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尝试点燃白烟。

- 观察蜡烛熄灭后冷却的状态。

- 观察结果:熄灭蜡烛时会产生白烟,点燃白烟可使蜡烛重新燃烧。

- 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由石蜡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组成,可以重新点燃蜡烛。

- 蜡烛冷却后会逐渐恢复为固体状态。

分析和结论:

- 蜡烛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

- 蜡烛在点燃前是固态,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 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石蜡从固态变为液态。

-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可以通过烧杯内壁的水雾和石灰水的浑浊来证明。

- 熄灭后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具有可燃性,说明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炭黑。

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及其相关的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