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藩王数量庞大,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土地。有些诸侯王,如傅王,甚至在某一地区享有盐铁的垄断权,可以说是很富有。
当时,朱元璋推行这一制度,初衷是让他的后人不要像自己一样生活。朱元璋虽然对大臣们极其刻薄,但对自己的孩子却极其溺爱。
朱元璋规定,朱元璋的亲属都可以从朝廷得到丰厚的薪水。薪水包括银子和土地。王子每年的大米可以达到一万石。此外,他还将提供100多公顷的土地。
朱元璋推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养活后人。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到明末,他的后代已达百万,成为朝廷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王公没有政治权力,不需要劳动,却拥有极高的经济特权,成为朝廷的蛀虫,成为明代病的最大痼疾。
这些王子的财产是什么?据《明史录》记载,河南万历六年,以傅王为首的九位封建领主占据了河南省约十分之一的土地。其中,受到万历宠爱的傅王拥有3万公顷耕地,并获得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盐铁独家销售权,可以说是极其富裕。
仅这九位王子就占据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还不包括其他住在这里的小王子。据保守估计,朱氏家族至少占据了当地三分之一的土地。
明末,由于小冰期的到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打击,贫富差距在这一刻暴露出来。贫富无处住,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缩影。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陕北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饥荒,明朝政府内忧外患,财政紧张。除了清朝的入侵,军费也被消耗殆尽,养活朱氏宗族成为巨大的经济负担。
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全国宗族已达15万人。按照朱元璋规定的待遇,每年需要供给他们的钱粮超过了全国地税收入的总和。这意味着明朝政府的财政支持极不情愿,更不用说救济灾民或充当军费。
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1854万两银子,仅皇室就花了552万两银子,近三分之一。同时,万历三征所消耗的白银总量只有1280万两,仅相当于两年多来供养宗族的数量。可见,皇室花了不少钱。
万历年间,更不用说崇祯时期,这些明朝制度的最大受益者选择了在朝廷危难之际袖手旁观喝酒。他们的奢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农军到达河南时,傅王仍不肯捐一分钱给朝廷准备军费。他还是喝醉了。李自成攻占洛阳时,见傅王又肥又白,便立即下厨将其杀死。
例如,蜀王和楚王虽然家境殷实,却不肯为国出力。最后,全部落入张献忠手中。据史料记载,张献忠从他们家中搜出数百万金银,并携带数百辆汽车,可见其富有。
朱氏家族的纵容显示了崇祯皇帝的愚蠢和软弱。当这个国家即将灭亡时,他仍然供养这些寄生虫,耗尽了国家财政。因此,明朝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