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闵行开始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租凭服务,这项服务以快捷和方便而倍受老百姓的青睐,尤其是上下班高峰,常常一车难求。于是某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往自行车上帖子条,随即引起了他人模仿的浪潮,搞得为民服务的公共自行车变成“冤有头,债有主”了。
这则消息一经披露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免费租凭自行车给闵行百姓带来了优质的出行条件,本来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但偏偏某些人的不理智行为给这项服务抹了黑,更给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抹了黑。这难免就牵涉到了一个议论许久的话题----素质。
记得两千多年前儒家学派就歌颂中国是“礼仪之邦”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讽刺,而不是赞美。步入21世纪以后的中国,实在是很难与“礼仪之邦”这个名词划上等号,前有章子怡的“诈捐门” ,后有周立波的“网络公厕门” ,类似这样的事件实在是太多太多,久而久之我们也麻木了,感觉心中有颗巨大的雪球在血液四周来回翻滚,即使是一句谴责、一种行动,也是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民的素质遭到西方国家的鄙夷了。在一项对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这间接反映出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素质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还有其它诸如中国游客在法国埃菲尔铁塔游览时用小刀刻上“XX到此一游”等恶劣行为,无不给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礼仪之邦”的美誉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讲了如此多的是是非非,接下来我们就得冷静下来,去仔细分析盛世之下的隐忧了。自从33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物质生活、居住条件和人均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可是国民素质的指数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我认为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有些人似乎是重新点燃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天朝上国”的心态,盲目地认为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就有些自以为是,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了。这恰恰反映出国民素质极为不成熟的一面。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发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就像法国启蒙运动那样,彻底扫除国民思想中的一些封建残余。这是实现国民素质改良最切实际的道路了。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我们这一代有可能无法亲身经历,但我相信未来一代的知识分子会发现国民素质的诸多不足,并大刀阔斧地给国民进行“洗脑” ,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令人尊敬的大国。
(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