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经》的274页,景谷大白茶有着独特的记载,其起源却围绕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在清道光年间,一个名为“陈六九”的人物在江迤发现并带回了白茶种子。然而,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存疑,因为据当地历史记录和老人们的回忆,大白茶在秧塔的种植时间可能比故事所言更早,而且“陈六九”这个名字和故事细节显得过于夸张。
尽管如此,有两个事实是确凿的:大白茶的确源于秧塔,且那里的古树茶树龄已超过百年,被归为珍贵的古树茶类别。确定古树茶的年龄并非易事,通常依赖于同位素测量和历史资料的结合,以及对生长环境、土壤等条件的研究。即使从1840年算起,这些古树也见证了近两个世纪的变迁。
景谷大白茶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其口感,更是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即使是一些树龄只有六七十年的茶树,也被视为小树级别,但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漫长的岁月。而那些见证了数代人时光的二三百年的古树,更是无比珍贵。
历史上,景谷大白茶曾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如手工杀青、摊凉揉捻等,其制品曾作为白龙须贡茶进贡朝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工艺几乎失传,如今市面上的景谷大白茶多是机器制作,价格低廉。尽管贡茶时代已逝,但古树大白茶的生命力和风味依然在今人眼前展现,成为了秧塔人世代守护的宝物,满足了无数茶客的品茗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