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课堂”的提出,全面革新新时代育人理念
一是联通课中课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习场域;二是确立课堂教学师生双主体地位;三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第一课堂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质量,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第二课堂注重知识拓展,打破学科学段限制,充分利用学校功能部室,以社团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
第三课堂连接学生学习与生命成长,打通与社会的连接,强调学习的综合性、应用性,注重向生活学、向实践学。四是强调了完整、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要注重课堂积累,课后拓展和课外应用。
二、“三个课堂”全面指导学校课程结构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个课堂”提出了“大课堂”概念,同时也构建了“大课程”的理念。学校在落实“三个课堂”之前,首先要将三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做出系统、科学、清晰的梳理,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持续地、有序地将三个课堂真正落地。
“第一课堂”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对应的就是国家课程(基础课程)的落实。
“第二课堂”为深化和拓展“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
“第三课堂”主要对应的课程内容是实践性课程。这类课程需要依托一定的物态环境来实施,必须依据学段、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开展,重在使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实训、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