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党青年工作的重点领域

admin

党青年工作的重点领域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学习教育领域、思想道德和文化领域、就业创业领域、职业发展领域、婚恋交友领域。

1、学习教育领域

重点群体:各类在校学生。

主要工作:

(1)助力人才培养。持续实施学业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推动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实践、做好就业准备。

(2)强化实践育人。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教育、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关爱行动”、“暖冬行动”等项目。

建立学生团员向社区(村)和“青年之家”报到工作机制,帮助青少年了解国情民情、加强基层实践锻炼,发现并培养社会治理人才。

(3)加强团教协作。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党团队衔接、班团一体化建设、学生社团管理等工作,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各级少工委作用,创新少先队体验式教育体系,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2、思想道德和文化领域

重点群体:各类青少年群体。

主要工作:

(1)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年提升家国情怀、制度认同、政策理解,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服务社会、奉献人民。

把仪式教育融入团队组织生活,通过祭奠先烈、入团入队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国旗下的演讲等,让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仪式氛围中接受思想道德熏陶。

(2)增加产品供给。实施青年文化精品工程,制作、推广优秀出版物、网络文学作品、音视频、歌曲、影视、舞台艺术作品等,培育并壮大青年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推动网信、知识产权部门完善网络文化作品版权保护。

会同宣传、网信、文化部门和新闻媒体,推进优秀青少年宣传思想文化产品征集展示活动,搭建公益性展示交流平台。

(3)清朗网络空间。开展“争做青年好网民”活动,引导青少年规范自身行为、抵制错误言论,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帮助青少年提升网络素养,在网络空间更好地获取信息、休闲娱乐、购物消费、交友互动。

会同网信、工信等部门,持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推动网络企业完善实名验证、内容审核等技术措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3、就业创业领域

重点群体:高毕业生、创业青年。

主要工作:

(1)深化就业见习。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化“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等项目,普遍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助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预期,提升就业技能和质量。

(2)提供就业服务。实施“千校万岗”大中专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就业讲习百校行”等项目,以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学生为重点,开展实习见习、岗位对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推广就业岗位信息,协助开展就业培训,推动健全青年就业统计指标。

(3)激发创业活力。开展创业项目,实施青年创业引领计划。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

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导师结对辅导、金融资金支持、赛会展示交流、产业市场合作、创业产品助销、培育县级组织等创业服务,做好创业典型选树宣传,重点支持返乡下乡人才创业,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4、职业发展领域

重点群体:企事业单位青年职工,进城务工青年,灵活就业青年。

主要工作:

(1)提升职业能力。遵循青年职工成长发展规律,会同国资监管等部门,开展融入企业、岗位练兵、导师带徒、能手选树等活动,组织“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提升类赛事,发现、培养、凝聚、输送职业青年骨干。

(2)引领岗位建功。坚持围绕中心、立足一线、面向青年,会同国资监管、应急等部门,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工作室”等“青”字号品牌项目,为青年创优创效创新创造谋政策、建机制、搭平台、给资源。

(3)维护劳动权益。深入了解、分析进城务工青年发展需求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职能部门出台服务政策,关爱随迁子女,依法妥善解决欠薪、工伤认定等法律纠纷。

(4)完善职业保障。推动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界定标准,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快递和外卖从业青年、个体经营青年等重点群体,推动逐步放开社保户籍限制、出台灵活缴费和异地接续政策。

5、婚恋交友领域

重点群体:适龄青年。

主要工作:

(1)服务婚恋交友。联合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机构,“搭鹊桥”“当红娘”,举办青年交流联谊活动,打造诚信度高的婚恋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介绍服务。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打击婚托、骗婚等违法婚介行为。

(2)引导婚姻观念。倡导和推广集体婚礼、婚事简办等节俭文明新风尚,重点在农村青年中宣传、破除“天价彩礼”陋习。会同民政部门和妇联组织,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弘扬孝老爱亲、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等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教家风。

(3)倡导优生优育。会同卫健部门,宣传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加强对适龄青年宣传婚育和生殖健康知识,推动保障青年特别是落实女青年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依法享有各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