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图书馆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社会化协作。这种协作超越了单个图书馆的界限,形成了图书馆社会大家庭。它通过网络化的图书馆群体共建共享信息资源,以解决信息来源问题。例如,文献购置经费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大协作来缓解。
2. 现代图书馆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化服务。它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社会和读者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现代图书馆转变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帮助用户搜寻、分析和利用信息。
3.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是以垂直的纵向层次的管理为主,按职能划分为部门,按职位分层,以规则和制度为管理主体。这种僵硬的组织结构阻碍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抑制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而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则以网络化管理为主,各管理层的横向联系增加,采取并行的方式,更加强调协同。
4. 传统图书馆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藏书量的多少,如师生人均图书册数、新购图书册数等。而现代图书馆的评价指标是本馆和读者群所能利用的文献量、信息量及利用这些文献、信息所产出的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5. 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加工手段完全是手工式的,而现代图书馆则是以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通讯设备等现代技术设备为手段,一次输入,多种输出,一馆输入,多馆享用。
6.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依赖于书刊发行机构发行书刊为主要文献源,然后对书刊进行分编,最后依赖于目录开展提供书刊的流通阅览服务。而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是首先对文献进行一次加工,生产出目录;进而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题录、文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三次加工,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数值、事实、综述、述评、动态、报告等信息产品。
7. 传统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基本上是以阵地服务为主,服务地点均以图书馆的场所为主,对外开放时间是有限的。而现代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包括场地服务和联机服务,服务地点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变为“图书馆+家庭+工作地点”三结合的模式,联机服务不受时间限制,同时,一种文献可同时被若干读者利用。
8. 传统图书馆的部门一般设为:图书部,负责图书的采访、分编、流通阅览等;期刊部,负责期刊的采访、分编、阅览、过刊的管理与流通等;参考咨询部,解答读者问题、编制二、三次文献等;办公室,负责图书馆日常事务,业务统计,对外联络等。而现代图书馆的部门设为:图书部、期刊部、信息访求部、信息生产部、信息服务部、用户教育部、现代技术部、读者服务部及办公室,这些部门除了传统图书馆的相应功能外,还增加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有关工作,以及信息服务和用户教育等内容。
9. 复合图书馆也称混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并存形式,也是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复合图书馆中,信息资源、信息载体、技术方法、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产品等都是复合的,即传统与现代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