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将袁崇焕美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利益。袁崇焕作为前朝的旧臣本来是和清朝势不两立的,但是正是这样更加突出了乾隆这样的举措是为了突出袁崇焕身上的优点,就是一个字忠,乾隆也是在向自己的臣子释放信号,自己最看重的就是臣子的忠心,乾隆希望看到这些大臣们在此后忠心的表现,忠于大清王朝,更加忠于乾隆本人。
袁崇焕本来是一个文人,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毅然决然的选择投笔从戎,踏上了自己的军事道路。袁崇焕也是表现非常出色,做出了积极有效的防御阻挡了清朝进军的脚步,但是明朝自己内部却自乱阵脚,认为袁崇焕图谋不轨,让袁崇焕在军事上不能有主动权,最终还是让清军跨过了防线,但是他没有选择逃跑或者投降,而是选择了和自己的国家一起走向末路,面对君主的不信任还是忠于自己的国家。
袁崇焕的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正是乾隆需要的精神,当时的清朝经历过前几任的君主励精图治已经在这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老百姓也是承认了清朝的统治地位,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防止国内有大的乱子,防止朝内和朝外有人联手图谋不轨,乾隆利用袁崇焕的行为给了臣子们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他们所有的行为都要符合忠君爱国的标准。
乾隆虽然也是一个明君圣主,但是在他这个时代已经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乾隆对待臣子过于宽厚,导致出现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社会的奢靡之风也是不断高涨,在后乾隆时代社会已经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