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强调国人自强不息,寄托当时知识分子教育强国的美好愿望。
马相伯先生选择“复旦”二字,意在唤醒国人的自强精神,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日月交替、生命循环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人类追求光明、永不停息的精神象征。
复旦公学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崭新阶段,也彰显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坚定信念。马相伯先生在选择校名时,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元素巧妙融合,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美好期许。
复旦大学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传承着创始人马相伯先生的精神遗产,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从复旦公学到复旦大学,校名的更迭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更体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生机与不懈追求。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复旦大学始终坚守“复旦”二字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马相伯先生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激励着复旦大学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