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admin

山东大学,这座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人士。

1. 老舍,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作品《济南的冬天》深植人心。老舍与山东大学的渊源颇深,1930年至1936年,他先后在齐鲁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老舍重回齐鲁大学,1946年山东大学曾邀请他重回校园执教,遗憾的是,他当时正在美国讲学,未能成行。在齐大、山大的六年,是老舍创作的高峰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构思的。他的文章《青岛与山大》《非正式的公园》讲述了他与山东大学的点点滴滴。

2. 童第周,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是我国实验胚胎学和海洋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他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对文昌鱼的研究,取得了关于核质关系的重大成果。1963年,他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后来的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了基础。

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历史系进入辉煌时期,汇聚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八大著名教授,他们被称为“八马同槽”。2011年,中心校区“文史楼”南面落成了“八大教授”群雕,诠释着山东大学的“文史见长”、史学传统和史家风范。

4. 闻一多,1930年8月,他应杨振声校长的邀请,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虽然他在青岛的两年没有写诗,但他的精神就像大海一样,在极端严肃而静穆的状态下,无声地容受着、润育着、酝酿着。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座被命名为“一多楼”的小楼,还有闻一多的雕像,在山大兴隆山校区内,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多广场,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这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