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9月,当时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和沈阳计划经济学校的部分师生积极响应支援和建设安徽的号召,与安徽省建筑厅的干训班共同组建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位于现在的合肥市青年路(现徽州大道)东陈岗。
1960年3月,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教职工增至99人,学生达到587人,设有民用与工业建筑和硅酸盐专业。同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的部分学生和教师并入,学校更名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校名。
然而,1961年因经济困难,学院被撤销,原合肥工业大学师生返回,部分学生转入安徽工学院继续学业。1962年,安徽省人委决定保留部分教育资源,学校迁址至林大塘。1964年,学校再次迁址凌大塘,增设专业并恢复招生。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招生,教职工被疏散到大别山区劳动。1971年,安徽省基建局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与技工学校合并,成立了安徽省基建局建筑工程学校。1972年,学校增设专业,并从1973年起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为了满足建筑人才需求,安徽建筑工程学校被设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点,正式恢复招生。1980年,教学点发展为建筑分校,1986年正式恢复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展,学生规模和设施不断升级。
20世纪末,学校通过国家教委的教学评估,进入21世纪,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南校区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并于2008年庆祝了建校五十周年。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标志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扩展资料
安徽建筑大学创建于1958年。1960年开办普通本科教育,郭沫若先生亲题了校名。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暂停本科招生。1977年起先后以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建筑分校名称恢复本科招生。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98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9年被列为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被列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