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李奕声书法作品

admin

李奕声创作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石鼓文《大学》,献礼建国70周年“为真学问只需傻,耍小聪明无用功”记者: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曾得到过多位名家的指点,前辈大师们给了您怎样的启发?李奕声:我一直秉承中国历代大师的治学精神。80年代初期,我还是一个20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去拜访国学大师吴玉如先生,先生教导我“大学问留不住聪明人”,叮嘱我要深挖“经史子集”。我自认十分笨拙,临摹古代书画经典作品,别人临两三遍就像模像样了,我可能要临上十遍八遍。曾经“说文解字”的一个“说”字,我总也写不好,反反复复写了五六百遍,终于得到先生的称赞。由此我也悟出,艺术实践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脚踏实地,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因此,我作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为真学问只需傻,耍小聪明无用功。

”都说“十年磨一剑”,我愿用一生去磨这一把剑。记者:作为吴昌硕石鼓书法的嫡脉传人,请您谈谈吴昌硕石鼓文的特点?您的石鼓文又呈现了那些新面貌。李奕声:吴昌硕先生的艺术语言非常丰富,涉猎面非常之宽。他39岁开始临习石鼓文,我将其分为四个阶段:39岁到49岁,以清代徐三庚的小篆笔法为蓝本,线条圆润,字体稍方整。49岁到59岁,以清代杨沂孙字体为蓝本,线条稍稍拉长。59岁到69岁,融合同辈吴让之书法,字体拉长,增加了一些古韵。70岁以后,吴昌硕先生自己的书法风格基本确立,左低右高,笔头稍粗稍大,字体拉长。纵观吴昌硕先生的石鼓文,融合清人篆书家的笔法,活泼可爱又不失高古、苍雄。我研究临写石鼓文42年,从吴昌硕先生石鼓文入手,得缶翁笔法精髓后,又上追原鼓、金文,把金文的至刚、至正、至朴融合进石鼓文,增加了苍雄、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