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自1928年创立以来,一直秉持“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营造一个“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环境。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清晰的学术脉络,雕塑系已经建立了深厚扎实的学科基础,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该系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雕塑人才,被誉为我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发源地,对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雕塑系的主要课程涵盖了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包括素描、泥塑、实验室技术基础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的同时,还会深入研究中外雕塑史,了解雕塑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泥塑写生、具象雕塑形式研究等课程则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雕塑技法,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此外,专业阅读、专业创作等课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艺术文献,并进行独立创作实践。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雕塑系还开设了空间解构与重组、物质与形体、观念与创作等课程,引导学生思考雕塑作品的空间构成、物质特性以及创作观念。通过学习材料与工艺、材料与构造等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创作技巧。阅读与写作课程则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个案分析和创作札记,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雕塑艺术作品的内涵。
此外,雕塑系还特别注重研究身体与物体、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书写—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创作视角。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总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不仅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艺术教育,使他们能够在雕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