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产品,其工作原理导致了汞成为主要污染源。一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虽不多,但一旦渗入地下,可能造成严重污染。汞的沸点低,常温下就能蒸发,破碎的节能灯管在空气中释放的汞浓度可能超标上百倍。人体吸入过量汞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吸入25毫克汞蒸气即可致死。
节能灯在中国的推广历史悠久,数量庞大。据统计,2008年全国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2009年更是高达12亿只。然而,我国在节能灯无害处理方面还存在空白,大量破碎的节能灯随生活垃圾被送到填埋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06年,我国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相当于40瓦标准荧光灯10亿只,其中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竟达70~80吨。
老旧节能灯因其含有汞、铅等有害元素,成为“汞污染源”的第二大来源。我国节能灯回收处理体系不成熟,处置不当会带来严重污染风险。许多节能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铅、汞超标问题。回收问题凸显,用起来节能、收回去没渠道已成电子废弃物突出问题。
回收困难重重,无论是超市还是废品回收站,废旧节能灯往往无人问津。有的企业曾尝试公益回收,却因被误解为翻新再卖而受阻。节能灯报废后可能产生汞污染,合理完善回收处置已刻不容缓。
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虽拥有进口设备,但处理能力有限,主要靠少量单位送入废旧灯管。全国仅有3家单位获得处理含汞废灯管许可证,但回收运输成本高、运输条件苛刻,导致开工率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项措施。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能灯为“危废”严禁随意丢弃和非法处理的社会共识。其次,强化生产者环境责任。最后,加大财政介入力度,完善电子废旧物污染防治条例,强制实行生产厂家回收废旧电子产品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政府要支持废旧节能灯回收产业发展,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技术引进等措施推动回收经营实体发展,实现有偿回收,提高回收效率。
扩展资料
节能灯,又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紧凑型荧光灯及一体式荧光灯,是指将荧光灯与镇流器(安定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 2008年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城乡居民和企业使用中标企业节能灯享受一定比例的补助。节能灯的推广意义重大,然而,废旧节能灯对环境的危害也引起了关注。到2012年10月底,节能推广工程有上亿节能灯报废,每只可污染180吨水及土壤,废旧节能灯的处理和回收问题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