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辽宁财贸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大事记

admin

2006年10月,李括与韩春旭策划建立了大学生记者团。一个月后,记者团正式成立,韩春旭担任团长,中文系辅导员王万奎作为指导教师。团队设立了组宣部、总务部、外联部,于11月16日纳新,佟浩宾、王杨阳、徐亚楠、王思佳、赵丹怡、涂磊等20名新成员加入。首次活动是支教钓鱼台小学,获得学院、兴城市团市委以及小学领导的表扬。同年12月,记者团决定在教学楼B座一楼墙壁宣传栏建立第一块舆论阵地“新闻天地”,包含时事政治、校园新闻等栏目,每日清晨粘贴打印出来的A3纸新闻。记者团也开始供稿给“渤海之声”广播站。

2007年,记者团与06级中文系新闻班前往兴城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活动。3月5日,与06级新闻班共同进行志愿者服务。3月20日,记者团内部进行激烈讨论,关于未来的发展之路。4月2日,人事变动,李括成为团长,提出三大目标:创办《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院报》、建立《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新闻网》以及建立“校园电视台”。这一提议得到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赞同与支持。4月20日,机构改革,重新建立6大部门:记者部、编辑部、外联部、总务部、网络部、电视部。5月20日,准备筹建创办《院报》。6月10日,与中国人民大学校报负责人冯启娜、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团团长方忠音等高效记者团负责人建立联系。6月25日,与中国人民大学校报、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团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互赠宣传产品。7月,李括与侯伟构思准备筹办“中国大学生记者联盟”。8月23日,李括与侯伟赴北京筹办“中国大学生记者联盟”,并寻求教育部社团办公室主任徐主任的支持。8月24日,李括与侯伟去中国新闻大厦,与中国记协领导说明此事。9月10日,记者团赴葫芦岛报社学习,确定印刷厂。9月20日,与《院报》第一家广告商(校园小餐厅)确定合作关系。10月29日,出版第一期《院报》。11月6日,纳新07级学生。11月8日,中国记者节,记者团建团1周年,纳新成功庆祝会在农家饭店召开。11月10日,办公室落成,地点在教学楼二楼横廊,原副院长办公室两间。12月1日,办公室自办办公用品,桌椅等。12月15日,办公室电脑落实。

2008年,记者团开始计划新闻网建设。4月,《院报》第一次改版,由原来的大报改成小报,4版扩8版。4月12日,义务清洁校园,清晨打扫校园。4月15日,实行值班制度。5月8日,开始策划校园电视台建设。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记者团第一时间组织记者采访我院家里受灾的学生,并报道地震相关事宜。5月14日,向汶川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捐款。6月15日,首次参加院文化艺术节,表演合唱《北京欢迎你》,参加演出达20多人。9月,《院报》新闻网正式开播。9月20日,迎接08级新生到校,并刊发《迎新特刊》。10月,组织第3次纳新,共吸纳新成员一百多人。10月末,任命一批以07级为主的副部长级干部。11月8日,记者团建团两周年,中国记者节,在海边第二浴场举行篝火晚会,并在晚会上给优秀成员颁奖。12月17日,开始筹划新闻网第一次改革。12月末,《辽宁青年》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在记者团挂牌成立。

2009年,记者团召开网络会议,开始筹划《院报》第二次改版。3月3日,召开新学期会议,团长李括作了一万五千字的详细关于《院报》和《新闻网》改革报告。3月10日,《新闻网》第一次改革成功。3月中旬,《院报》发行第10期。3月23日,开始筹划在原广告部基础上建设广告公司(协会)。4月,策划成立记者团二级子协会:记者团摄影协会、记者团广告协会。5月初,购入第二台摄像机。5月初,出版《消防特刊》。5月19日,广告协会和摄影协会成立。5月16日,出访渤海大学校园电视台进行学习交流活动。6月3日,辽宁财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记者团派出采访组进行采访。6月5日,出访中国传媒大学校园电视台和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编辑部进行学习交流活动。7月初,广告协会承办为同学们订火车票服务。8月10日,派代表参加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青年》杂志社举办的全省驻各高校读者服务站团队拓展训练活动。9月8日,全团大会确立第三届领导班子,团长齐志、副团长程蒙、王敏,团长助理史可人、苏露露。9月14日,《辽宁青年》改版后首次在校发行试刊。9月25日,承办第二次为同学订车票服务。10月18日,第4次全团纳新。10月25日,电视台录制第二批新闻片。10月30日,出版改版后的第一期彩色报纸。11月7日,与中国传媒大学互赠记者节礼物,并建立长期交流合作伙伴。11月8日,记者团记者团建团三周年,中国记者节,在海边第二浴场举行篝火晚会,并在晚会上给优秀成员颁奖。同时,李括等一批老成员从北京回团参加庆祝。

2010年,记者团改革机构体制,确认新一批委员会成员。4月6日,全团大会院长和处长参加,并肯定记者团的工作。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记者团举办“情系玉树,温暖送祝福”活动。4月18日,全团合照。5月12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祈福活动。6月28日,大学生记者团广播台正式成立并开播。7月3日,承办第四次订车票服务。9月1日,全团大会确立第三届领导班子,团长李应启、副团长王云琦、团长助理王玥、冯琪、李阳。9月4日,召开新一届委员会,明确工作任务。副团长王云琦负责领导大学生记者团广播台工作;团长助理王玥负责领导《院报》与新闻网工作;团长助理李阳负责领导大学生记者团校园电视台工作;团长助理冯琪负责领导大学生记者团广告协会工作;委员孙彦风负责领导大学生记者团总务部工作。团长李应启负总责。

2011年,记者团受学校院领导指令把大学生记者团广播台分离,成为记者团建团史上最大之伤痕。同年9月1日,全团大会确立第四届领导班子,团长何梦婷、副团长孙晓鹏、团长助理叶冰城、任畔、张馨予。9月4日,召开新一届委员会,常委何梦婷提案变化部门组织结构得到参会委员过半数同意而生效。规整《院报》《新闻网》组织结构,统一改称为新闻站。随后,连续四天召开会议讨论纳新事宜。11月13日,分配记者团成员于每日中午12点至晚上八点之间值班在记者团办公室接待填表报名的同学。为期一周。10月20日,四个部门分别在明德楼5412、5413、5414三个教室进行第一轮纳新活动。10月21日,在记者团顾问团成员马浩然、新闻站站长叶冰城、新闻站网站负责人张野以及外联和美编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记者团人人网公共主页正式开通。10月23日,学校广场的LED大屏幕对记者团的节目进行试播,随后记者团将在每周一至周四用视频和PPT的形式向同学们播报身边的新闻。10月25日,当天中午11点50,大学生记者团在明德楼5411和5412教室召开第二轮复试考核,其中新闻站记者和电视台编导以笔试形式进行复试。最终入选记者团成员的新生共有130人。10月26日,学年第一期《校园Talking》在LED大屏幕开播。10月28日,首期《校园新闻》暨庆祝我院党委书记郭立新党员省党代表宣传片在校园大屏幕循环播放。11月1日,当天下午4点50 ,记者团在明德楼5407教室召开新一届记者团全团大会。11月8日,在兴城市名门酒店召开记者节联欢晚会,同时庆祝记者团成立5周岁生日,全团一百四十多人参加,第一届原记者团团长、记者团创始人、现顾问团总顾问李括,第三任记者团团长李应启以及顾问团成员马浩然等人回团参加活动。同天,首期《辽财访谈》问世。11月中旬,总务部部长孙晓鹏向团长递交辞呈,因个人原因退出记者团。11月18日,摄影记者第一批作品以人人主页为平台面向全校师生。11月22日,记者团成员随中文系团委前往曹庄小学慰问平困学生小鑫磊。12月5日,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团成员随院青协到市福利院进行采访。

2012年,4月14日,大学生记者团全体成员在第一浴场组织团训活动。5月19日,大学生记者团赴北京与中国传媒大学记者团进行交流学习。5月27日,正式与中国邮政联手快递查询线上服务,体现了记者团“立足校园,服务师生”的集体精神。6月11日,大学生记者团在舞蹈活动教室举行换届公选。6月12日,在一号教学楼召开全团大会,会议确定了第五届常委会名单及常委职务:团长关雯升、副团长兼新闻站站长逄雅涵、团长助理兼总务部部长王美霖、团长助理兼电视台台长齐晓彤、团长助理兼外联部部长荣硕。11月8日,在兴城市名门酒店召开记者节联欢晚会,同时庆祝记者团成立6周岁生日,全团一百四十多人参加。11月中旬,总务部部长孙晓鹏因个人原因退出记者团。11月18日,摄影记者第一批作品以人人主页为平台面向全校师生。11月22日,记者团成员随中文系团委前往曹庄小学慰问平困学生小鑫磊。12月5日,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团成员随院青协到市福利院进行采访。2012年,记者团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不断壮大,为校园文化、新闻传播以及社会服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扩展资料

辽宁财贸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2008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四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