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地区,是大地湾文化的发源地,约8000年前,这里生活着中华先民,他们创造了大地湾文化,并逐步形成了仰韶文化的重要分支。大地湾文化影响了陕西的李家村文化、老官台文化和北首岭文化,这些文化最终演变为仰韶文化的半坡文化。半坡文化进一步扩展至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处,催生了仰韶文化的另一分支——庙底沟文化。
仰韶文化是天水大地湾遗址的核心,其两个主要类型为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庙底沟文化影响尤为广泛,其势力范围北至辽宁内蒙,南抵湖南湖北,东临海岱,西达甘青。有学者甚至认为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也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
天水大地湾遗址与三星堆文明的关系: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与古蜀文明存在联系,其中营盘山遗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受到了天水一带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大地湾遗址、营盘山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均出现了朱砂涂红现象,这可能是大地湾文化影响的结果。
天水大地湾遗址与裴李岗文化的关系:裴李岗文化曾被称为仰韶文化的前身,但后来的研究认为裴李岗文化是海岱地区考古文化的源头,而仰韶文化的真正源头是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与大地湾文化有一定联系,两者都发现了三足钵和彩陶,但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天水大地湾遗址与马家窑文化的关系:马家窑文化在甘肃东南部大地湾文化兴起2000年后出现,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彩陶文化高峰。马家窑文化与天水大地湾的仰韶文化处于对峙状态,两者在人种上也有所区别。
天水大地湾遗址和大溪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是长江流域的强势文化,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反映了鱼图案的演变过程,与大溪文化有紧密联系。
天水大地湾与红山文化的关系:距今5500年后,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相遇,红山文化吸收了仰韶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具有南北文化特征的自身文化。在河北张家口地区的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红山文化的共存,显示了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