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张勋,大家就会想起“辫子军”,就会想起复辟之事。其实分析一个人,不能只看一个点,要全面一点。在一些史书上是这样说他的“传统、实心眼,憨厚,暴躁”,从这个评价上来看,张勋身上存在很多冲突的地方。说其“传统”,看起坚持复辟就看得出来,“暴力”带领辫子军,也把军人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是“憨厚”“实心眼”怎么说呢!四个特点集合在一个人军人身上,用食古不化来形容最适合不过。
早在袁世凯当大总统之前,张勋就呈报过《上大总统请尊崇孔教书》,也正是因为这种食古不化,他才有勇气逆着潮流而上,坚持复辟帝制,报答大清的恩惠。
清朝末期,江西有很多人,在外地做生意,只要涉及到筹建会馆之事,他们都会求助张勋,他都会慷慨相助。比如,民国时期,在北京城,有一个江西会馆,就是张勋出钱建造的。
这个会馆,在当时来说,是北京城最豪华的西式建筑,除了正常的办公场所之外,还有花园,戏台,甚至还配备了发电机,晚上可以灯火通明的听曲看戏。
对于那些在北京求学的江西学子,尤其是老家奉新县的学生,张勋总是有求必应,甚至还提供大量的奖学金。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孙中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强求复逆,叛国罪当诛,忠于主子,其情可免,虽未敌对,也让人敬佩。”
孙中山的评价,十分的中肯,他把政治和人品区分开来。也正是因为好的人品,张勋有很多的好朋友,甚至因为喜欢听京剧,结交了大量的京剧名角。
1922年,张勋复辟失败后的第五年,这段时间他一直避居在天津,七十岁大寿那一天,京剧界的前辈,已经八十岁的孙菊仙老先生,主动带领京剧名角杨小楼、梅兰芳等人,来到张勋的家中,为其祝寿,成为当时梨园界的一场盛会。
给张勋唱戏,各个名角都十分的卖力,每一个名角都获得丰厚的报酬,尤其是孙菊仙,八十岁的高龄,还能来此祝寿,张勋直接给出了600块大洋,把其感动的老泪纵横。
钱也许不是主因,正式因为张勋对名角的尊重,才让孙菊仙大喊“懂戏者、知音者,只有张大帅也”。在政治上,张勋一败涂地,在家事上,也是一塌糊涂。张勋一辈子,有一个妻子,九个小妾,都曾说过,张勋有一个怪癖,
那就是喜欢趴在女人身上睡觉。而作为妻子,还不能有一点移动,只要惊醒了他,轻则是言语辱骂,重则拳打脚踢,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最后导致了家庭丑闻。
张勋的第四位小妾——王克琴,本是一位当红的花旦,十分的出名。1913年,被湖北督军段芝贵纳为小妾,后来几经风雨后,被转送给了张勋。上文我们说到,张勋对京剧十分的喜爱,因此对这个小妾,十分的宠爱。
而对于王克琴来说,出身戏子,久历风月场所,又是被人转赠给张勋,很难说能对张勋有多少感情,还有怪癖,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嫁给张勋,也是身不由己而已。
张勋复辟之时,特意地把王克琴,从徐州接到天津,没有想到的是,张勋复辟失败得如此之快,随后被困在荷兰使馆不敢出来。
而寂寞难耐的王克琴,就传出了风流韵事。张勋复辟失败,她就开始为自己筹划后路,于是把随身的珠宝,便于携带的,全部卖掉,一来二去,就和金店的一个小伙子对上眼了,最后一起私奔而去。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媒体都在嘲讽张勋,最出名的就是一副对联:往事溯从头,深入不毛,子夜凄凉常独宿;大功成复辟,我战则克,琴心挑动又私奔。上联写的是,张勋宠爱王克琴,导致张勋的另一个小妾——卞小毛,郁郁而终。下联说的就是王克琴私奔的丑闻。
1917年,对于张勋来说,可谓是流年不利,复辟失败了,老婆也跑了。后来王克琴落寞,重新登台演出,媒体也没有放过他,最为恶毒的一个评价就是“三十老娘,搔首弄姿,令人对之作三日恶”。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天津公馆病逝,江西百姓自发相送,无数名人高官敬送挽联,是当年江西省最轰动的大事之一。张勋这个人,在政治上是失意的,在家庭上,是落寞的。可是早朋友之间的交际上,还是很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