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院,起源于1912年,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医学院校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至1907年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1923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历经军阀时期和战乱变迁,北医几经重组,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然后在抗战期间,部分师生组建了“伪北京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与科研活动。
1945年,国民政府重组高等教育体系,原北医成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并与北大医院合并,再次命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院,引入了众多高水平的欧美留学博士。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领域,汇集了一批知名学者,如马文昭、臧玉洤等,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后,北医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54年成为全国重点院校,此后通过合并与增设附属医院,不断提升医疗与教学水平。1985年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学校,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六大门类。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建设突出,设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科研成果显著,与国际学术界广泛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的医学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