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它起源于100年前的河南贡院,见证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终结。1912年,由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发展成为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在1944年中国教育部国立大学教学评估中,河南大学排名第6。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的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等机构分别独立发展,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历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河南大学合并开封师专、开封医专,进一步壮大。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在97年的办学历史中,河南大学坚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的精神。在以党鸿辛等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有34位成为院士,上百人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副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河大校友如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学的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和开放合作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的成员。河南大学设有76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一级学科、17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职工39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建有多个重点研究基地和出版机构,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河南大学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近年来,多位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河南大学,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河南大学已经制定了关于未来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的规划,并制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学校将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到2012年建校100周年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及教育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先进大学行列;到2020年,建设成为文理学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力争实现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的目标。
2007年,河南大学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河南大学”等98件商标注册申请,成为河南省一次性申请商标最多的高校。河南大学将“河南大学”按照《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类别进行了全面覆盖注册保护,并对“河大+拼音”、“河大+校徽”、“河南大学+校徽”进行了商标防御性注册保护。
扩展资料
1994年,由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青年教师肖红设计。该校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与内圆为蓝色,象征理想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间黑体英文字母与下放的创校年号为绿色,代表教育与勃勃生机;蓝底下的“河大”两字为由右至左的篆书体,展现了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的沧桑历史感;校名下方的水浪,象征河南大学位于中原文明的发祥地的黄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