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获得行为的过程是操作性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它是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它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斯金纳认为只要用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从而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
斯金纳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有杠杆的箱子里,只要按压杠杆就会得到食物。老鼠首先只是在箱子中跑来跑去,一旦它偶然按下杠杆,就会发现有食物到来。
这是最直接的正强化。很快,老鼠明白了按下杠杆就能得到食物,它开始每分钟按压五次杠杆。
斯金纳只描绘了他观察到的,却从来没有说老鼠因为想要食物而学会了按杠杆。斯金纳解释说,是行为,而不是老鼠,被积极强化了,有时候这种强化是消极的,比如惩罚。
他将这个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老鼠不是从任何刺激,而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不同,它的操作对象是环境,而不是实验对象的反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