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设计需求,主要是放大倍数和三极管工作电流(就是射极电流Ie或者集电极电流Ic)。
三极管工作电流影响三极管线性性和功耗,电流越大线性度越好,功耗也越大。没特别需求的时候可以取1mA,低功耗10-100uA,高性能取5mA-10mA都行,根据需求和具体三极管型号定。
放大倍数很大的时候不接射极交流反馈电阻,否则一般都要接的,接了之后放大倍数稳定。即使不接交流反馈电阻,也一般会像你的图里那样接一个直流反馈电阻,保证工作点稳定。
接下来确定Rc。放大倍数要求很大的时候,只能按照放大倍数的需求来设定Rc了,Rc*Ic/Vt = 放大倍数。否则是一般是考虑工作范围,让集电极的静态工作点在Vb和电源电压的中点,这样输出的正弦波可以有最大不失真的幅度。而Vb=Ie * Re + 0.7 = Ic * Re + 0.7, 因此
Ic * Rc * 2 = Vcc - Ic * Re - 0.7,
(Rc * 2 + Re) * Ic = Vcc - 0.7
Re = (Vcc- 0.7) / Ic - 2 * Rc
Re上没有并联电容的时候,Rc / Re = 放大倍数,根据这两个方程可以解出Rc和Re的值。
Re上并联电容的时候,Rc的值根据放大倍数设定,或者放大倍数要求不严格时,根据Rc * Ic * 2 = Vcc - Vb,Vb取一个大于0.7的合适的数(比如1V,2V,电源电压高(比如12V)时可以更高),然后根据Vb = 0.7 + Ic * Re来计算Re的值。
最后是Rb1和Rb2,这两个电阻分压来控制Vb的值。根据前面计算出的Rc和Re可以算出Vb的值,Rb1 / Rb2 = (Vcc - Vb) / Vb。同时因为Rb1//Rb2约等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一般希望输入电阻尽可能大,但Rb1和Rb2如果太大,会因为Ib(工作时波动约1uA量级)影响直流工作点稳定性,一般希望Ib * (Rb1 + Rb2) < 0.1,即Rb1 + Rb2 < 100K。因此一般取在几十K的量级上。
实际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电阻应该容易买到,因此阻值应当是常见的阻值系列,常见的有哪些可以查手册或者自行百度。一般根据前面的计算得到阻值,然后取系列中和这些阻值最接近的即可,取完后最好再重新验算一下直流工作点和放大倍数看是否仍在设计范围内。